2009年4月14日 星期二

設計與科技的關係

設計與科技的關係

當冷冰冰的科技遇到無限延伸的創意設計時,是讓科技變得更人性化?還是成為行銷的另一種手法? 不論是蘋果的經典商品iPhoneiPodtough或是國內品牌acerEee PC S或近來異軍突起HTC Magic LabHTC Touch,都以方便獨特的介面設計或是簡潔具時尚感的外觀給予消費者在不同的驚艷感受。

此現象除了表示容易人們被精巧有趣且具美感的設計外型吸引之外,都可以發現「設計」踏入了科技的場域中與之交融成另一種風貌,這股力量除了代表人們對科技生活的期待已經不限於「實用」,更希望藉由「科技」感受到生活的美感與自我風格的塑造

(圖片引自:投苦手)


設計史(引用自創意觀點)的過程中我們可以發現,人們總是在要求「方便、實用」之後要求美感設計,「設計」本身就是一種創新,故目前出現了設計創新等新名詞,就文中對設計創新的概念解釋,它不單單只是科技導向或是市場導向的創新,而是更深層的導入以設計語言,作為一種生活風格的塑造,就此我們可以了解設計科技所代表的內在意義可能遠超乎我們所想像,不僅是內化入我們對社會趨勢的感知之中,更外化在日常生活的品味和產業轉型的另一種契機,更有可能的是,它將轉變以往科技產品使用的邏輯進而改變社會文化的面貌,隨著科技產品的大眾化,讓一般民眾也可以享受到平價設計的美好(當然,某部分產品還是相當高價的,像是某種水果商標那家)。

設計、科技、人性的三方交融

過去自己的經驗告訴我,在選擇電子產品時我通常選擇的條件順序如下: 設計性,實用性,價錢,當然偶爾這樣的順序是會依照情境改變的,但是曾幾何時我已經將「設計」納入選購的基本門檻之中,對一般電子產品功能沒有特別要求的消費者(像是我),認為基本上很多電子產品都是大同小異,因此決勝負的關鍵在於產品本身的設計感,也就是說我們買的不只是科技本身,還有「設計」,在此之中我不禁思考我的選擇背後所代表的意義,首先是基於流行所做的選擇嗎?或者是設計本身能夠滿足自我風格的塑造呢?

就此思考而言,我覺得一項好的設計不單單只是強調裝飾性或是另類的行銷手法或是感官體驗,而是人們器物、資訊流動方式以及當地生活需求的三者交互影響下的產物,不論是目前強調易用性(usability)的使用者導向科技產品,或是強調環保的太陽能節能產品,亦或是強調獨特性的客製化科技產品,都能看出設計已經不只是與科技對話,而是加上人性的三方交融,不論是出於社會環境中對環保、時尚、品味,文化、個人享樂主義等意識形態或需求的崛起,或是只是科技產業在發展到極致後所衍生出的美學經濟影響,不論那個角度來看,科技與設計的結合,正堂而皇之的踏入我們的日常生活之中,並改變我們的世界的認識。


趨勢中 我的觀察


對於這樣的現象,我們是該歡欣鼓舞的享受美好的科技產品還是思考之中背後的帶出的深刻意涵?

就我個人而言,兩者是相輔相成的。

因為科技不論以甚麼樣貌呈現,都應該與生活緊密連結並相互影響的,基於這樣的人本概念,我認為科技不只是科技本身,而是複雜的環境、人文、經濟、人文、社會等多元因素所影響的,在生活中享受科技,在科技中體會生活,兩者環環相扣。

科技與生活的關係經由設計加以扣連,表現在這幾年科技產品,由以往功能導向轉向設計導向著力點的轉型,許多分析家認為這是一種新的科技趨勢,故針對此現象作一些小小的觀察與評論。 這是此Blog想關注且討論的部分,另一方面,本站也做為此學期選修課程「資訊科技趨勢分析」的一個分析記錄與思考,希望閱讀後各位能夠給予指教和建議。


(圖片引自:投苦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